“卫灵公夫人南子派人告诉孔子,四方君子想要和卫灵公结为兄弟的,就必须先去见南子。”
“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
“卫灵公出行,卫灵公和南子乘一辆车,孔子坐在后面的车里。”
“孔子叹息没有见过有喜欢德行,和喜欢美色一样的君主。”
“于是孔子厌恶卫灵公,再次出走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后经过曹国,又去往自己的故乡宋国。”
“孔子和弟子们在一棵大树下学习礼法,宋国的司马想要杀死孔子,将那棵树拔起。”
“孔子不得已,又离开了宋国。”
“孔子来到陈国居住,但陈国被楚国、晋国、吴国竞相攻击。”
“国家动荡,孔子因而在鲁哀公元年离开陈国。”
“孔子路过蒲邑,蒲邑人将孔子挡住,孔子弟子公良孺带着私人战车帮孔子解围。”
“蒲人与孔子定下盟约,不让孔子去卫国。”
“孔子离开蒲邑后,立马去了卫国。”
“子贡觉得不妥询问孔子,盟约可以辜负吗?”
“孔子认为被要挟约定的盟约,上天是不会认的。”
“卫灵公亲自到郊外迎接孔子,并问孔子能否征伐蒲邑,孔子认为可以。”
“卫灵公年老怠政,孔子叹息如果有人能任用他,只需一年就可以施行善政,三年就能很有成效。”
“赵简子家臣反叛,并请孔子来自己的县邑任职。”
“孔子准备前往,但最终未能成行,孔子又打算去晋国大夫赵简子那里。”
“之后听说赵简子杀死自己的家臣窦鸣犊和舜华,不愿再去赵简子那里。”
“遂作琴曲哀悼两位大夫,返回卫国。”
“鲁哀公二年,卫灵公向孔子询问行军打仗的知识。”
“孔子说自己只知道礼乐之事,不懂行军打仗。”
“卫灵公因而疏远孔子,孔子遂再次离开卫国前往陈国。”
“鲁哀公三年,鲁国权臣季桓子病逝。”
“其子季康子请孔子弟子冉求返鲁,并请求冉求做他的家臣。”
“孔子同意冉求返鲁,并且告诉冉求季康子一定会重用他。”
“鲁哀公四年,孔子从陈国去往蔡国。”
“此后蔡国内乱,楚国趁机攻打蔡国。”
“鲁哀公五年,孔子离开蔡国去往叶县。”
“叶公向孔子问政,并向子路询问孔子为人,子路不语。”
“鲁哀公六年,孔子从叶县离开,居于陈国和蔡国之间。”
“楚国讨伐陈国,在城父驻扎。”
“楚昭王听说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便请人聘请孔子来楚国。”
“陈、蔡两国大夫担心孔子在楚国被启用后会不利于自己,便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起来。”
“孔子和弟子们断食多日,但孔子仍带领弟子吟唱诗歌,教授礼法。”
“孔子在围困中知道自己弟子们有怨气,便和他们一个个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