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1章 道家鼻祖老子(第4页)

第321章 道家鼻祖老子(第4页)

有一天夜晚,忽然东方紫云聚集,滚滚而来。

懂天象的尹喜知道,这预示着将有不凡之人自东而来。

函谷关是西去必经之处,于是尹喜就急忙赶回了函谷关,等待贵人的到来。

一天傍晚,夕阳西斜,红紫满天,一位皓白须的老人骑青牛来到关前。

当尹喜知道这位老者就是闻名天下的智者老子时,喜不自禁。

看到老子这是要隐居的架势,尹喜想把老子的智慧留存下来。

于是,就有了让老子著书的想法。

但尹喜知道,隐退之人都是性情中人,像老子这样的人更是勉强不了的。

尹喜觉得要求老子著书有些为难,很不好意思。

但尹喜也不会上来就要求老子著书的,于是请老子到官府会谈。

尹喜与老子是同道中人,在志趣上是一致的,他们有共同的话题。

有了共鸣之处,谈得很投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

尹喜在谈话到了适当的时候,才开口恳请老子。

先生是当今的智者,不会把自己的智慧悄悄地据为己有,一定是将天下人变得有智慧当作自己的责任。

如今先生就要隐居,今后向先生求教,找到先生很难,先生何不把高明的思想著述为书,留给世人呢?

我知道这样的要求太勉强先生,有些强人所难,但还是请勉为其难地著书吧。

尹喜的态度打动了老子,于是老子就在函谷关住了下来,开始著书。

直到书稿完成,才离开了函谷关。

老子根据自己对社会的观察和生活的体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著述上、下两篇。

上篇起为道可道、非常道,故称《道经》,主要讲道是宇宙根本。

下篇起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故称为《德经》,主要讲如何遵循道来处世。

但有些可惜的是,老子最后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好在老子把自己的智慧留了下来,这才让后人能够通过《道德经》洞悉道的真谛。

“自然有自然的规律,社会也有社会的规律。”

“正是有这看不见的道,社会才在不断运转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导致这些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强求的欲望和贪婪,破坏了自然规则和社会规则。”

“对于出现的问题,无为思想正是一剂良药。”

“老死无为的人生态度贯彻到社会政治领域,就表现为一种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

“也就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里的意思不是所谓的封闭自己,而应理解为不相互影响、不相互干涉、不搞文化输出。”

“人民之间都能够保持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都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而治理一个国家和个人处世之道,也是一个道理。”

“老子主张要尽量减少扰民,以此来使天下达到安定。”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