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34章 亚圣孟子(第5页)

第334章 亚圣孟子(第5页)

“于是孟子归隐故土,和弟子们著书立说,写成了《孟子》一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都是出自《孟子》一书。”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以及《论语》、《中庸》、《大学》并称《四书》。”

“《四书》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也是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

“孟子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开始以孔孟并称。”

“到了元朝,更是追封孟子为亚圣公,亚圣之名便成了孟子的代称。”

嬴政孟子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以致于一生都未能施展抱负也就不足为奇了。

孟子对国君普遍缺乏应有的礼数,和国君对其的尊敬礼待形成了鲜明反差。

总体而言,各国国君对于孟子都是相当尊敬优待,即使他们对孟子的主张思想不予采纳。

比如齐宣王,拜孟子为客卿,出门时安排随从数百人,待遇是没得说了。

然而,一次齐宣王派人请孟子次日上朝议政。

孟子推说自己有病,不能上朝,结果第二天却跑去别人家里吊丧。

世人认为孟子不应该如此对待齐宣王,但孟子却压根不以为然,还认为自己才是最尊敬齐宣王的那一位,因此不必拘于小节。

此外,孟子有时面见齐宣王一言不掉头就走,还说自己是在磨磨齐宣王的性子。

儒生认为这是孟子不畏君权、极具风骨的表现,但其实不然。

自古以来中华都是一个礼尚往来的社会,孔子本人也很重视礼。

且不说是国君,哪怕是一个对你优待尊重的普通人,也应该以礼还之。

但孟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摆出名士派头,给国君们难堪。

这也是遇上了齐宣王这样宽宏大量的国君,还有尊重士人的战国时代大背景。

要是放在他大秦,他肯定不会给孟子好果子吃。

孔子重礼,孟子好仁。

但在礼数方面,孟子还不如他的祖师爷孔夫子。

总是孟子的这番操作,也难怪国君们都是对其敬而远之了。

孟子除了对国君缺乏礼数,在关键问题上的态度也让人无法认同。

孟子在齐国的时候,正逢燕国内乱,再加上两国有世仇。

因此齐国就想出兵讨伐燕国,为此齐国大夫特此去征求孟子的意见。

一开始,孟子明确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但后来,孟子却又表示自己的表态属于闲聊性质,不是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还鄙夷的表示齐国和燕国是一丘之貉,辩解自己不可能劝说一个和燕国一样不仁义的国家去攻打燕国。

孟子的话不仅前后矛盾不一致,而且自己在齐国享受优待还鄙夷齐国的行为无疑是在吃饭砸锅,因此自然引起了齐国上下的不满。

正因为孟子存在种种的大小问题,以致于其一生都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