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展露头角后,步入大宋官场,担任凤翔府判官。”
“弟弟苏辙跋涉百余里,陪同他远送至郑州,最后与他怀着依依不舍告别。”
“苏轼一生宦海沉浮,飘摇不定。”
“无论身处何地,总是有天下何处不为家的气势。”
“唯有在弟弟面前,他才展现出内心的脆弱和依赖。”
“每一次与苏辙分离,都在他心头激起无尽的思念。”
“苏轼的诗词中,子由这一字出现频率最高,达到了229次,而这正是苏辙的字号。”
“公元1o63年,宋仁宗的驾崩。”
“苏轼结束了在凤翔府三年的任期,回到了京城。”
“新上任的宋英宗早已耳闻苏轼的声名,欲将其提拔为翰林院成员。”
“然而宰相韩琦却反对此举,主张按常规考试选拔,让苏轼掌管阁之职。”
“苏轼知情后并未抱怨,反而心怀感激,认为韩琦是为他好。”
“于是他参加了管阁考试,以第三等的成绩入选,受职使管。”
欧阳修在诗词方面,如果说苏轼是词圣,的确无可争议。
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苏轼在政治上较为复杂,属于保守派。
青年时期有改革的要求,当朝廷起用王安石变法。
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遭到排斥。
他历任地方官,被贬职到黄州,闲居多年。
后来朝廷启用司马光,以司马光为的旧党当权后,再次启用苏轼。
旧党废除新法,苏轼不满旧党,再次遭到排斥。
待到新党再执政,苏轼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地区。
也正是一贬再贬的悲惨人生经历,让苏轼的诗词创作达到寻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苏轼的词直抒胸臆,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其词十分从容,堪称无事不可说。
苏轼扩大了词的题材,从教坊浅唱低吟中脱颖而出,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词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在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联想,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物与人结合起来。
他的词有通俗易懂的语言,缠绵不尽的情感,情感凄凉哀怨,脍炙人口。
有时借古抒胸,感叹自已空有报国之心,无法实现报国愿望的苦闷心情。
正是因为苏轼的词文笔极佳,在词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才得以被称为词圣。
“然而,苏轼事业蒸蒸日上之际,命运却开始多舛。”
“同年五月,妻子病逝,年仅27岁,留下不到7岁的儿子。”
“妻子自16岁起就嫁给了苏轼,成为他的贤内助。”
“她聪慧而谦逊,举止得体,常在苏轼读书时陪伴左右,给予关怀和建议。”
“苏轼对妻子的依赖深深根植于心,以至于十年后的一夜,他梦见了妻子。”
“在昏暗的灯光下,他提笔写下了凄婉的词作《江城子》,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然而,不幸却像潮水一般不断袭来。”
“第二年的四月,父亲苏洵再次与世长辞,享年58岁。”
“尽管英宗皇帝以及韩琦、欧阳修等元老重臣想要赐予苏洵厚礼,但苏轼却谦逊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