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史记》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评价,不仅因为它的历史价值,更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过程中的高尚情操。
在《史记》中,司马迁不仅梳理了从轩辕黄帝到西汉时代的历史展脉络,更巧妙地穿插了众多的人物传记、国家的兴衰历程和历史事件。
司马迁精心设计的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篇章结构,构建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致的历史体系。
这样的布局,使后人既能把握历史的整体架构,又能深入到历史的每一个角落,去体会那些生动鲜活的人物和事件。
正如司马迁自己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这样的追求,使得《史记》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记录,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人与历史关系的哲学巨著。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是出于对历史的热爱。
以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视野,将中国古代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这部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的笔下,不仅有帝王将相的兴衰沉浮,更有平民百姓的生活图景。
不仅有朝代更替的宏大叙事,更有文化思想的细腻描绘。
《史记》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司马迁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世人读的不仅仅是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更是世代的经验与教训。
《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司马迁对上古几千年人类展史的梳理。
在《史记》里面,他看到了尧舜禹的禅让之德,看到了夏桀商纣的暴虐之行,看到了春秋战国的纷争之乱,也看到了秦皇汉武的雄才大略。
从远古时代的部落纷争到春秋战国的群雄逐鹿,再到秦汉的统一大业。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面貌。
“司马迁游历归来就做了官,很快做到了郎中。”
“郎中差不多相当于皇帝的侍从,因为近身伺候皇帝,非常有机会升迁。”
“年轻的司马迁人生有了太多可能,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司马迁显然未忘初心。”
“那时,汉武帝希望当神仙,追求长生不老,经常到各处去祭神。”
“作为郎中,司马迁也要跟着到处去,这倒是正合了司马迁的意。”
“因为他可以借此观察各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当地流传的名人事迹。”
“比如,他就曾经在随汉武帝到西北时,顺带采访了轩辕皇帝的事迹。”
“这样简单而快乐的日子没过多久,司马迁受到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打击,他的父亲司马谈病倒了。”
“要说司马季谈之所以病倒,是因为汉武帝要到泰山封禅,却没带上他。”
“在司马谈心中,封禅是历史性的重大仪式。”
“自己作为太史令,有记录的职责。”
“汉武帝不带自己,不仅使自己无法尽职责,人格也受到了侮辱。”
“急怒之下,一病不起。”
“匆匆赶到自己病榻前的司马迁,看到垂危的父亲泪流满面。”
“父亲颤抖着拉住司马迁的手,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叮嘱他一定要继续他未完的写史计划。”
“如果司马迁能完成他的期望,并扬名于后世。”
“从个人角度,算是对自己尽了孝。”
“而站在文化的立场上,则是继孔子之后,延续了历史文化。”
“父亲的临终遗言,在司马迁心中埋下了一颗坚实的种子,那就是一定要写出一部延续经学的史书。”
“这颗种子成为他日后遭遇一生中最大的灾难时,还能苟活于世的唯一力量。”
“此后,悲痛万分的司马迁擦干眼泪,风尘仆仆地奔向泰山,去追赶祭天的大队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