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天唐锦绣 > 第一千九百五五章 府兵募兵(第2页)

第一千九百五五章 府兵募兵(第2页)

兵部衙门。

“委员会”的会议现场,陆续抵达的一众军方巨擘纷纷向房俊祝贺,裴怀节笑吟吟问道:“不知何时大宴亲朋?礼物都已经备好,定要前去讨一杯水酒才行。”

房俊笑着摆摆手,道:“临近‘礼部试’,长安城人满为患、治安恶劣,就不大操大办了,届时选个日子邀请三五好友莅临寒舍小聚一番即可,不然若每个孩子出生都大半一次,诸位又不好奉送薄礼,岂不是使得本就贫困的生活愈雪上加霜?”

诸人都笑起来,这当然是个玩笑,再是厚礼也送得起……

等到李积抵达,堂内气氛顿时严肃,会议正式开始。

……

李积不苟言笑,指了指前些时日“委员会”下的一份文牍,问房俊:“越国公在这份文牍之中阐述了府兵制种种弊端,老夫认为言之不虚,但同样也想提醒越国公一句,尽管府兵制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却也缔造了魏、周、隋、唐几代王朝,兵锋之盛甲于天下,未必如你所言这般不堪。如若一朝摒弃、全盘否定,未免过于激进。”

当下“委员会”之中,对于帝国应当采取何等兵制几乎陷入两极分化,要么如李积这般认为“府兵制”辉煌一时,缔造了数个王朝,其本身自然利大于弊,应当予以继承,即便些许弊端,略微改动即可;要么对“府兵制”全盘否定,认为已经彻底落后于时代,“募兵制”才是更为优秀的答案。

房俊之观点自是后者。

“世上从无完美之规则、制度,只有顺应时势或者逆势而行。帝国初建之时,国库空虚、人力稀少,‘府兵制’可大大减轻国库之压力,平时务农、战时为兵,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但其缺点却从未掩盖。‘府兵制’之根源,在于‘均田制’,随着土地兼并日甚一日,可以赏赐之土地日益稀少,即便丈量田亩亦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延续。”

房俊喝了口茶水,续道:“尤为重要的是,如今帝国疆域广阔,府兵前往边疆戍边,往往赶路就需要数月之久,若遇战事,时常对峙数月、征战数月……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府兵在军中的时间最短也在十个月以上。战时为兵,平时务农,此府兵之制度也,可如此之长的时间身在军中,必然耽搁农时。春种而秋收,春天来不及种地,秋天自无收成可言,府兵还要自己承担武器、甲胄、战马,长此以往,耕地荒废,还有谁愿意投身军伍、保卫边疆?”

“府兵制”之优缺点同样明显。

见诸人沉思,房俊继续说道:“最为重要的一点,‘府兵制’导致兵员接受地方之掌控,中枢对其控制低下,极其容易导致‘弱干强支’之后果,再加上此前地方截流财赋,‘军阀’之隐患极其巨大。”

这一点,才是“府兵制”最终被“募兵制”取代的重要原因。

随着国家局势稳定、财赋突飞猛进,地方截流钱粮之现象比比皆是,有钱、有粮、有兵,导致地方势力不断膨胀,一旦中枢出现危机,地方趁机坐大,“安史之乱”的局势便会马上形成。

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可以一如既往的稳定,或许不会有“安史之乱”,但一定会有别的什么乱。

等到中枢丧失对军队的控制,“节度使”必然应运而生,偌大帝国马上陷入四分五裂……

李积紧蹙眉头:“你所言这些属实,可‘募兵制’难道就全是优点?旁的暂且不说,单只对于国库之消耗便是不可负担之重。帝国疆域辽阔,安西、瀚海、安东等等都护府,再加上边境线上诸多重镇,戍守之兵卒达到百万之巨,如若全部采取‘募兵制’,甲胄、军粮、战马、军械全部出自国库,还要开具军饷……所消耗之军费简直骇人听闻。”

“府兵制”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省钱。

奔赴战场之府兵军械自备、战马自备、甲胄自备,朝廷只需供应粮食即可,如此征集大军所需消耗的钱粮压缩至最低水平,轻轻松松募集数十万大军。

可一旦成为“职业军队”,所需一切皆需朝廷供给,后勤压力骤升。

无需打仗,只需常规戍守边疆,每年的军费开支都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一旦边境线上有一到两场战争,消耗之钱粮简直如山似海、数之不尽……

房俊奇道:“吾等在此商议之改革,只攸关军制,讨论如何将军权收归中枢、如何提升军队之战力,至于是否过多耗费钱粮那是民部尚书或者兵部尚书之职责,与吾等何干?再者,以当下之国力,未必不能负担百万大军之消耗。”

李积有些不满:“越国公此言差矣,如若吾等商议之军制改革全无可施行之可能,即便再是优秀、完善,又有何用?”一旁的李靖老神在在的喝着茶水,对于此番争论充耳不闻、置身事外。

其余人在这两人的争论之中根本插不上嘴,整个堂内唯有房俊、李积二人言,余者三缄其口、不置一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