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历史追光者 > 第101章 蒙古国灭了南宋(第2页)

第101章 蒙古国灭了南宋(第2页)

公元1267年,蒙古大军开始围攻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这座城对于南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防线。当时的南宋皇帝宋度宗昏庸无能,整日沉迷于酒色,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朝廷内部更是腐败不堪,权臣当道,相互倾轧,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国家的安危。

襄阳城内,守将吕文焕率领军民拼死抵抗。城墙上,士兵们严阵以待。蒙古军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耳欲聋。双方的箭矢在天空交错,如飞蝗般密集。蒙古军架起云梯,试图爬上城墙,宋军则奋力推倒云梯,将滚木礌石砸向敌军。战场上鲜血四溅,厮杀声不绝于耳。

南宋朝廷内部的支援不力,贾似道等权臣隐瞒战况、延误战机。公元1273年,襄阳城在坚守六年后终被攻破。

公元1274年,宋度宗驾崩,四岁的宋恭帝即位,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依旧混乱不堪。

第二年丁家洲之战,蒙古大军顺江而下,南宋权臣贾似道率军迎战。贾似道作为指挥官,在战斗中只顾自己逃命,毫无指挥之能。他的逃跑导致宋军失去指挥核心,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逃窜。

宋军兵力众多,蒙古军相对较少。这是一场关系南宋存亡的重要战役,宋军的溃败加了南宋的灭亡。

但在一些地方,仍有民众自组织起来抵抗蒙古军。李庭芝担任扬州地方长官。面对蒙古大军压境,其率领的兵力虽处于劣势且难以确切统计,但他坚决拒绝投降。

当蒙古军遣使劝降,许以高官厚禄,李庭芝毅然斩杀来使,表明绝不投降的坚定决心。随后,他积极组织军民修缮城池、加强城防工事,还全力囤积粮草和武器。

他亲自率领士兵日夜巡逻,在战场上更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断鼓舞士气,激励将士们坚守城池。即便在战况危急、粮草匮乏的艰难时刻,李庭芝也坚决拒绝蒙古军的劝降条件,始终坚守扬州,毫不退缩。城中百姓深受其感染,积极支持,为守军提供物资援助。

尽管如此,南宋朝廷内部的权谋斗争从未停止。一些官员为了自保,不惜向蒙古求和。

在南宋抵抗元军的漫长进程中,众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1276年临安沦陷,南宋朝廷投降,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义军,奋勇抗敌。文天祥却转战福建、广东,坚决不降。他在五坡岭被俘,拒绝招降,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诗句。

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谢太后带着宋恭帝出城投降。但仍有忠臣义士不愿屈服,文天祥、陆秀夫等拥立益王赵昰、卫王赵昺,继续在南方抵抗。

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惨烈上演。海面上,波涛汹涌,狂风怒号。

宋军最后的抵抗力量在张世杰的指挥下,与来势汹汹的蒙古军拼死一搏。陆秀夫陪伴着幼帝赵昺,神色凝重。

一艘艘战船在海面上激烈交错,喊杀声、炮鸣声震耳欲聋。宋军将士们个个面容刚毅,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尽管他们深知敌众我寡,败局几近注定,但他们毫无退缩之意。

张世杰身先士卒,在船头大声呼喊,激励着将士们奋勇作战。陆秀夫紧紧守护着幼帝,准备与大宋共存亡。

战斗愈激烈,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宋军的战船在蒙古军的猛烈攻击下,不断受损,然而将士们依旧拼死杀敌,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进攻。

最终,宋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陆秀夫背负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张世杰在奋战后也壮烈牺牲。这场惨烈的战役,为南宋的历史画上了悲壮的句号。但宋军将士们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南宋灭亡时,元军大肆搜刮财物。仅临安皇宫中,被掠夺的金银珠宝价值就达数百万两,绫罗绸缎更是多达数以万计,古玩字画、珍稀典籍、精美家具等也被元军抢走,百姓家中财物也被搜刮,致使无数家庭一贫如洗,社会陷入混乱和痛苦之中。

元朝并未把临安作为政治中心,而是以大都(今北京)作为政治中心。

东京城在北宋时期确实繁华,有着达的商业和海上贸易。历经朝代更迭和战乱,其繁荣程度逐渐衰落。在元朝时期,东京城已不再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其商业和贸易虽然仍有一定规模,但已无法与北宋时期的辉煌相提并论。元朝更注重通过大运河等交通枢纽来展北方的经济和贸易,对东京城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将都城定在大都,在那里实施对全国的统治和管理。大都成为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集中了重要的政府机构、官员和资源。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元朝实现了大一统,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但对于南宋人民来说,这是一段充满血泪和抗争的历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