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失望的是,李息畏惧张汤和公孙弘的权势,不敢与之争辩,辜负了汲黯的委托。
后张汤、公孙弘果然事泄被杀,刘彻得知汲黯曾嘱咐李息之事,恨李息不作为,愤而杀了李息。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汲黯上任后,不法分子闻之丧胆,加上出重手打击犯罪分子,私铸钱币就此销声匿迹。
淮阳郡在汲黯治理下河晏海清,时和岁丰,百姓安居乐业。
五年后,汲黯死于任上。
……
公孙弘是由平民升任丞相的,没有两把刷子,还真达不到被刘彻重用的地步。
汉朝出任丞相人选,都是从侯爷中选拔。
但是,公孙弘是个例外,他不是侯爷,是刘彻封其为丞相后,着急忙慌又封了他一个平津侯。
因此西汉由丞相封侯,始于公孙弘。
我们都知道,刘彻比谁都精,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要说公孙弘能力群并不符合实际。
公孙弘年轻时两次被朝廷辞退。论儒学知识,他远不是董仲舒的对手。
但是他一句话,让老董当了胶西王魔鬼侯爷的国相,如果不是老董机智,早就命丧魔鬼之手了。
论出谋划策,他远不如主父偃,然而他的一句话,刘彻就杀了主父偃。
论耿直无私,他远不如汲黯。公孙弘一句话,刘彻就外放汲黯去了淮阳郡。
论奉迎皇上心意,他远不如张汤……
但是,以上这些人,没有一个在伪装方面能过公孙弘的。
公孙弘善于表演,迷住了刘彻心窍,因此成了刘彻最信任的人。
不仅如此,公孙弘还有天时之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意。
公孙弘第二次进京参加策论的时候,主考官把他的答卷归到了第三等,也就是低劣答卷中。
然而刘彻看到他的文章后,直接提到了第一档,成了最佳策论文章。
公孙弘因此在6o岁时,进入了刘彻的智囊团队。
可谓大器晚成。
公孙弘用了1o年的时间,从博士做到了御史大夫,丞相。
……
武帝元朔六年,腊月初三,这天公孙弘刚吃罢午饭,门卫大爷通报道:
“丞相,外面有个人找您,说是您的故友,见还是不见?”
“故友?”
“莫非是从山东来的老同事?”
公孙弘没达时,在淄博县里当监狱看守。
“老朋友来了岂能不见?让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