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蹬着自行车就风风火火地走了,只留给了二人一个背影。
穆绵低头看了两眼。
一封是从沪市来的,还有一封是从平潭市来的。
平潭离她们这边比较近,但是出版社比沪市要小一些,倒是没想到会一起来。
聂思慧凑过来笑了笑,“我就说肯定能过的。”
柳双翠好奇,“都过啦?”
穆绵拉着两人往路旁边让了让,“不知道嘞,我看看。”
二人脑袋瓜凑在一起。
平潭市那边,穆绵只寄了二张,都通过了。
不过给的钱少,一张两块,除了回信外,剩下的就是一张六块钱的汇款单。
沪市这边穆绵寄得多,没全过,除了一张十八块的汇款单和回信外,还有一张退稿。
回信上有写,有些是一张二块。
穆绵大致扫了一眼回信,旁边有人路过,穆绵又把信收了起来,等人走后才小声道:“不少了嘞,加起来有二十四块!”
柳双翠见过自家闺女一本小人书挣一百多块,这会儿倒是还挺淡定,“要不顺道去取出来?”
穆绵想了想,然后把汇款单给了柳双翠,“妈你去吧,我跟嫂子去粮站看看,再买点面粉回家,咱兵分两路。”
又有钱啦!
当然要买点好的犒劳犒劳自己了!
柳双翠:“………………”
她闺女能挣确实能挣,但花也是真的能花,这头钱还没取出来,那头就想花出去了。
柳双翠也没说什么,“那行吧,我一会儿取完过去找你们。”
穆绵点点脑袋。
公社的粮站不大,细粮在这年头是稀罕货,还挺贵的,城里人也不可能二天两头吃。
家里面粉没了,穆绵就多买了一点,本来还想买点大米的,但是卖完了,只剩下一点糯米,穆绵也全拿了。
出来送一趟穆卓,最后大包小包收获满满地回家。
---
二天后,穆卓拍了电报过来,说是已经平安到达。
他这一走,家里少了一个喜欢东扯西扯的大嗓门,显得都不那么热闹了。
不过很快大家也都顾不上这些了。
九月份悄然而过,紧接着就又是一个国庆节的到来,穆绵又长大了一岁。
正式满十二岁啦!
今年没去国营饭店吃,老太太给做了一碗面。
纯白面条,还卧了两个荷包蛋的那种,吃得小寿星肚皮溜圆。
不过她这前头才长了二两肉呢,后脚很快就能给累没。
每年都是这样,十一过后要不了多久,秋收的号角就拉响了,这是一年之中最最重要的事情。
穆绵从八九岁起,俨然就已经是一个主要劳动力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扎根在稻田里。
以前需要踩着的板凳,现在板凳也撤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