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朱标过于仁慈,与历史上的扶苏很是类似,但实则不然……”
“朱标的仁,是对家里人的仁,对亲近之人的仁。”
“他明断是非,知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洪武四大案,有三个都是他亲自操刀!”
“他与朱元璋的争执在于,朱元璋要砍九族,朱标只是在想,殺那么多人不太好,夷三族就行了!”
“由此可见,朱标并非迂腐的仁,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他可以向朱元璋求情,放过谁谁谁。”
“但他知道,这人,与此案牵扯绝对不深,甚至是殃及池鱼。”
“如果是本案的涉事人,他不仅不会求情,反而会亲自操刀,为大明减除祸患!”
“朝野上下,都知晓太子之名,百官无不臣服,诸王无不尊敬。”
“这就是太子朱标。”
“历史上最稳的太子。”
“再看看朱棣!”
“朱棣,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
“朱棣于至正二十年(136o年),当时,敌军兵池州,不久就传来要攻打太平的文书,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都来不及看上这个刚出生的儿子一眼,就又跑到了前线指挥作战。”
“这一仗,一打就是七年,等到了朱元璋一统江南,再下一年就要称帝,祭告太庙的时候,才现,自己渡江后生的七个都还没有名字!”
“于是乎,这才逐一取了名,第四子,取名为‘棣’,此时的朱棣,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此时,朱元璋也开始培养这些儿子们的才能,除了老大,其余儿子都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甚至让朱棣与兄弟们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哥普通士兵一样到城外远足!
“一段路程,一大半骑马,一小半徒步!”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时不时的去演武场上练习!”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十分重视文教,朱棣与兄弟们幼年入学,开始接受大儒的教导,在大本堂读书。”
“洪武三年,朱元璋为诸皇子封王,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因为主弱臣强,元皇帝得不到藩王的救助!所以,就分封诸王,让藩王供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的统治。”
“同时,朱元璋也让众王去翻看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让他们学习如何当好一个王,以史为鉴!”
“洪武九年,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成婚。”
“同时,也让秦、晋、燕三王前往祖地,了解民间疾苦,知晓大明如何而兴!”
“这一事迹,给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
“一直到,洪武十五年……”
“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皇太子嫡长子皇长孙朱雄英薨!”
“朝野震动,消息传到北平,素来与朱雄英关系要好的朱棣悲痛不已!”
“但藩王没有命令,不得回京。”
“洪武十五年,八月二十三,马皇后薨!”
“朝野震动,举国哀悼,消息传到北平后,朱棣更是震惊,悲痛的昏迷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