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前提是终端销售价格要降低,至少要降到1o万元每台左右。
按照正常使用年限15年,最大使用年限2o年计算,最次每年使用成本是5ooo元。
而按照国内目前的经济增长度来看,两三年后,大部分家庭都能用得起。
国内人口6亿左右,就算是按照一家5口计算,国内家庭数量也有1。2亿。
事实上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市场总需求远过1。2亿,因为它们不只是用来做家务,还可以用来照顾老人孩子。
特别是在养老领域能够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
天道基金已经在考虑建设一批使用家政服务机器人的平价养老机构,目前正在筹备当中。
只是初期家政服务机器人产能不足,最开始的规模不会很大,但足以积累养老服务经验,为将来大规模推广做好准备。
而养老模式分成两种,一种是集中式养老,就是建设养老院,老人住进养老院养老。
好处就是老人比较多,平时相互走动不会寂寞,还可以组织大量的集体活动,丰富养老生活。
缺点就是成本较高,需要建设专门的养老场所,同时还要配备专门的医疗服务团队。
第二种就是家庭养老,老人在自己的家里居住,养老机构会定期上门提供服务,例如定期给他们配送餐饮、体检,或者聊天服务等等。
但毕竟不是全天候服务,等到服务人员走了,老人就显得很寂寞。
其实这两种养老模式,成本都比较高,所以天道基金打算两者集合,形成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也就是说,他们会在社区建立养老活动中心,里面设施齐全,环境也比较优美,用于老年人的健康和活动所需。
当然愿意花更多钱的老人,可以直接在这里养老。
但大部分老人,会被服务人员白天接过来照顾,等到晚上要休息的时候,再送他们回家休息。
对于长期需要人员照顾的老人,再提供长期照顾服务。
正常情况下,老人大部分时间都是能自理的,只有患有疾病或者年纪确实大了,才需要长期陪护照顾。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降低养老服务成本,而养老服务质量也不会下降很多。
鉴于长期且庞大的市场需求,机器人公司新的产业规划就要庞大得多。
他们预计明年末就要投资建设年产能达到千万台的机器人产业链,而目前年产能只有1oo万台。
等于是瞬间扩大了1o倍,到时候依托机器人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将达到千万级别。
机器人确实替代了不少的工作岗位,但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而且是高薪工作岗位。
如果扩大机器人使用领域,创造的就业岗位更多,到时候有上亿人从事和机器人有关的工作也是有可能的。
只是目前天道基金还没有得出综合评估,为了避免出现不可预知的问题,只能采取逐步展和推广的策略。
对此,韩朔是认可的。
机器人产业确实创造了不少的高薪就业岗位,但不加分析就大规模推广,可能造成的失业人数更多,还是谨慎一点比较好。
其实他还不是最担心就业问题,而是观念转变问题,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不只是机器的简单替代,也是思维观念的转变。
所以必须要让足够的人参与进现代工业化进程当中来,持续一段时间,观念自然会生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