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何止是打仗厉害!我听从云南回来的商队说,这次缴获的金银珠宝、奇珍异货,堆积如山,连西平侯沐英将军看了,都咂舌不已呢!”
“啧啧,这可真是。。。。。。年纪轻轻,便立下如此大功!咱们这位潭王殿下,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议论声中,一位颌下留着三缕长髯,看起来颇有身份的官员,似乎是故意扬了扬声音,用一种不高不低,却恰好能让周围一圈人都听清楚的语调说道:“殿下此次云南之功,勘平西南,论其影响深远,怕是比之当年燕王殿下数次北征驱逐蒙元残余,亦是不遑多让了!皆是我朱家皇室栋梁,大明朝的擎天柱石啊!”
寂静。
这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让周围的议论声停滞了刹那。空气似乎都凝固了一瞬。将潭王朱梓与早已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坐镇北平防备蒙古的燕王朱棣相提并论,而且隐隐有将其功劳拔高之意,这其中的意味,实在太过耐人寻味。不少官员的眼神立刻变得微妙起来,互相交换着隐晦的目光,心中各自盘算。燕王朱棣,那是诸王之中,军功最盛,实力最强,也是最受父皇倚重的一位藩王。此刻将刚刚崭露头角的潭王与之并列,是单纯的赞美,还是别有用心的捧杀?
朱梓的眼角余光瞥了那位说话的官员一眼,将他的面容记在心里,面上依旧维持着平静,仿佛没有听出那话语中的机锋。他心中冷笑一声,知道这京城的浑水,从踏入城门这一刻起,便已身在其中。他只是语气平淡地回应了众人:“诸位大人过誉了。平定叛乱,乃臣子应尽之本分,职责所在,不敢言功。”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将刚才那番热烈的吹捧和别有用心的比较,轻轻地压了下去。
相比于官员们的复杂心思,远处百姓们的欢呼则要直接和热烈得多。他们或许不明白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也不懂什么功劳比肩,他们只知道,这位年轻的皇子,他们的潭王殿下,打了胜仗回来,为大明朝争了光。更何况,之前就听说这位王爷在应天府时便有些体恤民情的事迹传出。这就足够了。
“潭王殿下威武!”
“潭王千岁!潭王千岁!”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从远处传来,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声浪,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也似乎将方才官员间那点微妙的气氛冲淡了不少。
朱标一直含笑看着这一切,直到此刻,才转向朱梓,笑容温煦:“八弟,你看,京城的百姓们,可都记挂着你呢。父皇已在宫中等候多时,我们先进宫面圣吧。”他语气自然地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刚想起来,又补充道,“王府那边,孤已经着人提前去打点过了,弟媳和孩子们一切安好,府中诸事顺遂。稍后陛见之后,你便可回府与家人团聚了。”
“多谢大哥周全费心。”朱梓微微颔首致意。朱标的话语听似寻常关怀,却也点明了他已掌控潭王府内外信息,这既是兄长的关照,或许,也是储君无声的提醒。
在太子朱标的亲自引领下,朱梓再次翻身上马。迎接的文武百官自动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宽敞的通路。朱梓与朱标并辔而行,严武率领的黑甲卫则整齐地跟在他们身后,再后面是随行的官员队伍。这支混合着沙场铁血与朝堂威仪的队伍,在无数百姓的注视和欢呼声中,沿着宽阔的御道,朝着那座矗立在城市中央、象征着帝国至高无上权力的巍峨宫城,缓缓行去。
马蹄踏在坚实的石板路上,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朱梓抬头望向前方层层叠叠的宫阙殿宇,金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京城的风,迎面吹来,带着不同于云南的湿润,也似乎裹挟着更多难以言说的暗流与涌动。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朱梓与朱标并辔进入了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