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一年的钟声如约敲响了。
已经到此时,陈云开自不会太过逼迫崇祯皇帝,那就太着相了,还是给足了崇祯皇帝面子。
只是。
正月初五。
陈云开以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元帅之名,重新组阁。
在温体仁,朱纯臣,徐允祯等文臣与勋贵的共同协同下,从本质上改变了大明固有的内阁制。
简而言之。
内阁作为最高决策和治理机构,从内廷和皇城里的纠结中彻底独立出来。
虽然陈云开的本质核心,还是想恢复类似隋唐的政事堂执笔制度,由阁臣轮流主政,天子主军务,相互制衡。
可此时显然不是时机,还是得以稳固大局为主。
而陈云开原本以为,这等直接动摇国本的核心决策,必定会遭到各方面的严重抵抗,他的屠刀早就准备好了。
谁知……
等事情真正落实三五天了,依然没有实质上的书面反对声音的……
这让陈云开一时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了。
也无怪乎。
历史上李自成进京时,偌大京师城,基本就没什么像样的反抗了,都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只能说:
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自以为经天纬地,把天下枭雄,万千气象都算计其中,却是浑然忘记了:
这种很难用言语具体描述的大集权下,早就让那些脑满肠肥的既得利益阶层,忘记了什么是血性,更忘记了什么是忠心和斗志……
所谓的‘家国天下’。
在本质上已经出现了极度严重的偏离!
反倒是高迎祥、李自成他们,更有骨气与血性……
当然。
数天后,当局面逐步稳固之后,陈云开再具体分析,新军团练以及占领地必得实职官员这些政策,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说白了。
此时的神州,虽然受小冰河影响,气候很不好,对主体的农耕结构冲击很大。
但地方上,一些有能力的豪绅豪强,他们的局面却并没有想的那么坏!
甚至。
某些方面,还要更好,甚至好很多!
比如林茂之这些有很强底蕴之人。
而大明固有的体系,因为藩王、勋贵、包括科举等通道不可言说的原因,事实上是阻碍了他们的上升通道的。
但陈云开的团练新军及领实职,却是迅给他们打开了希冀之门。
就像是后世改开之前,基层农民由吃不上饭到填饱肚子,只是在民间放开了土地制,让老百姓可以自己有一定土地,选择自己想要种的东西。
毕竟。
混工分,干的多干的少差别其实并不大。
可自己种的粮食,你不好好照顾,那可真要饿肚子,自然是拼命努力着去照顾。
这一来。
生产效率自然是大大提升。
而为了稳固这等局面,陈云开也不断令内阁千金买马骨,继续加强这等效用力。
这也让民间那等希冀更加活跃,便是很多大明的固有利益阶层,也都是托关系找门路的找到陈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