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的大概意思就是在说黄河是咱们的母亲河,但近几年老是大水,特别是去年秋天,河南、山东一带决堤三十多处,老百姓的房子、田地都被淹了,很多人流离失所。朕每次看到灾情报告,都吃不好睡不好。
治水这事儿,自古以来就是难题。各有各的说法,没个定论。
今天考考你们这些读书人,请你们结合实际,给出具体方案:
怎么加固堤坝,防止决口?
怎么引导水流,既能防洪又能保证运河畅通?
治水要花大钱,怎么筹钱才能不增加百姓负担?
别光说空话,要拿出能真正落地的办法。朕会亲自阅卷。
顾知行指尖微顿,眸色渐深。
他不由得想到了沈今棠的那些手稿,上面都是她对兖州难民一事的见解。
兖州难民便是由于黄河水患和官员贪墨引起的。
水患……
贪墨……
顾知行的眼神微微亮起。
黄河水患,自古便是朝廷大患,这是天灾!
可危害最大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有多少官员盼着黄河决堤?
事前疏于防范,事中谎报灾情,事后中饱私囊。
堤坝修得越不牢靠,他们的腰包就越鼓胀。
这些蛀虫,他们巴不得黄河年年决堤!
大国难财,这才是黄河为何屡屡不得治的根本原因。
这些贪官污吏才是蛀蚀国本的祸根。
顾知行有了思路,便铺平纸张,刚打算写,便注意到有一道视线从正前方传来。
他抬眼,余光瞥见皇帝正盯着他,目光复杂。
有审视,有怀疑,甚至还有一丝失望。
顾知行叹了一口气,自觉有些无奈。
在皇帝眼里,他仍是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外甥,今日能站在这里,不过是靠着皇亲身份。
罢了。
顾知行摇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从自己的脑海里面赶出去,专心思考题目。
他将自己的思路整理好之后,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臣对:臣闻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黄河泛滥,非一日之祸,乃百年积弊。治河之要,在清淤固堤,次在分洪引流……”
他笔锋一转,直指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