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 第318章 夺回邺城(第1页)

第318章 夺回邺城(第1页)

冀州外围的郡县一直散布着很多的消息,不知是谣言还是真实的小道消息。

其中两条最让袁尚揪心

其一是,有传言称,袁尚的母亲刘氏,也就是袁绍的正妻,已经咬舌自尽。原因是袁谭逼迫她承认自己的继承是袁绍的临终遗言,也就是要求刘夫人证明袁谭是合法合道德的继承。可是刘氏如果这么做,就相当于剥夺了儿子袁尚继承袁绍大位的可能性!因为刘夫人的身份特殊,是袁尚的亲母,如果就连亲母都说袁绍继承人的大位不是自己儿子的,袁尚则会失去舆论和民心!刘夫人为了自己儿子的前程自尽了!

其二是,有传言称,袁绍的妾室齐夫人,以及袁尚的妻子之一甄宓,都与袁谭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即乱轮!袁氏一族的家风败坏,女人贞操不再,男人好色成瘾!

袁尚担心这两条消息都不是空穴来风!尤其是第一条,母亲刘氏自尽一说如果没有任何根据是传不出来的。而第二条则成为一则桃色新闻,极大的败坏了袁氏门楣的正面形象!

逄纪把这些消息告知袁尚后,袁尚忧愁不已,几乎夜不能寐。

对于母亲刘氏,袁尚虽然是穿越而来,但是身上的流的血,以及与刘氏相处的过程中,他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所以袁尚对刘氏是有远对他人的情感的。毕竟袁尚的血脉中一直保持对自己生母的爱,即便穿越后占据这具身体,还是有刻在骨子里,基因里的牵挂和担忧。何况刘氏一直助力袁尚,是她拉拢了河东刘氏,同时为自己控制与监督后帏的女子,更是一直影响袁绍立自己为继承人。若是真的失去刘氏这个母亲,袁尚将痛心不已,且损失心腹之人!

对于齐氏,袁尚自从通过逄纪知道父亲袁绍是喝过齐夫人煎的药后死亡的,便确认了齐氏倒向了袁谭。原因不难猜测,袁谭控制了齐夫人的命根子,袁买的性命!至于她是否与袁谭上床有私情,袁尚并不在意,她本身就是自己见不得光的情妇。毫无贞操可言。袁尚心里也不在乎。袁尚在乎的是许攸儿子许仪传递的秘密消息,就是齐夫人手里有袁绍真正的“传位诏令”。如果得到这个诏令,从舆论上和民心上都可以支持袁尚上位。

甄宓的传闻也是让袁尚心中忐忑不安!甄宓有多美,没有人比袁尚更清楚!而甄宓冷淡而孤僻的性格让她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冷美人。袁尚最初是想保护这个自己心中的三国梦中情人,怕她嫁给袁熙后走一条悲苦心酸的日子,所以提前娶了她。谁知甄宓因为袁尚同时娶了黄月英和曹宪而心生怨气,所以一直不接受袁尚。而袁尚对自己的白月光女神也一直十分迁就,做了两手打算,甄宓真的不愿意和自己一起生活,袁尚会三年后与她和离;但三年中袁尚愿意用真情去打动她,希望让她回心转意。

因此甄宓还是处子之身。就连洞房之日的处子之血都是袁尚割伤自己给母亲刘夫人看的。所以袁尚对甄宓可以算是用心体贴,给了她远这个三国时代女性的权利和尊重。

然而自己辛辛苦苦保全的一颗玉白菜被传已经被袁谭这头猪给拱了!也就是说袁谭霸占了自己的弟妹!袁尚想到甄宓的绝世容颜,再想起袁谭那猥琐淫邪的面容,心中妒火中烧!甄宓如果真的如传言所说,对袁尚的打击远比曹宪改嫁给汉献帝给自己戴绿帽更要令袁尚愤怒!同时还有那种难以言喻的心碎的感觉!

袁尚因此变得十分暴躁和阴鸷,就连一向信任的逄纪、颜良、文丑三人这几天行军过程中都战战兢兢,生怕惹怒袁尚。

袁尚则勒令全军急行军,路上敢有任何阻挡大军前进的部队或者郡县,都将面临残酷的屠杀!心情焦躁狂怒的袁尚才不管这些了呢。

好在沿路的郡县要么兵力不足,要么支持袁尚,所以并无阻拦。袁尚的先头部队终于杀回到邺城之外!

而受袁谭之命镇守邺城之人乃是河北名仕崔琰。

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出身清河崔氏。东汉时期大臣、名士,司空崔林从兄。

在原史中,崔琰早年师从汉末大儒郑玄。最初跟随冀州牧袁绍,官至骑都尉。曹操平定河北后,授冀州别驾,迁丞相东曹掾,教导世子曹丕,侄女嫁给平原侯曹植。曹操成为魏公后,担任魏国尚书令,后升迁中尉。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坐罪下狱,为曹操赐死。表面上是崔琰从文学上抨击时弊,惹怒了曹操。但更有可能的是崔琰参与到了曹丕和曹植立世子的问题上,因而被曹操嫌恶,最终扣帽子杀害。

袁尚穿越前的易中天先生评价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崔琰之死,是当时最大的冤案。崔琰用死证明自己是君子。曹操用崔琰的死,证明自己是奸雄。

袁尚先头大军到时,邺城四面无援,是一座孤城。最近的援军也远在清河郡,崔琰自己的老家。而袁谭留给崔琰的守城军队不过八千人,而且多是老弱之卒。

袁尚此行率军两万五千人,皆是精锐,大将是颜良和文丑,谋士是逄纪,逄纪在城中有不少暗探,都可以伺机而动,贿赂官员或者暗杀守城们的校尉。

袁尚大军到此,士兵们十分乏累,因此袁尚稳稳当当的扎营,一边防备崔琰夜袭,一边休整士兵为明日的攻城做准备。

袁尚夜里与逄纪商议对策,逄纪认为邺城本来是易守难攻的,怎奈崔琰并非军事将领,乃是文官出身,虽然也习得武艺,但排不上什么用场。何况留守士兵都是老弱之卒。再者颜良、文丑是本土的名将悍将,城中士卒无不畏惧和敬服,因此明日之战不难。

袁尚问既然如此,敌我强弱对比明显,崔琰处于绝对劣势,那么崔琰会不会明日直接开城门投降呢?搞一个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毕竟自己是袁绍的三儿子,在袁绍生前就被委任大将军,邺城之中皆以为自己是袁绍的继承人,而且逄纪早就把袁谭弑父的事情散播到北方三州。崔琰乃是鸿儒大家,应该会通晓事理吧?

逄纪则表示悲观,他摇摇头说道“正是因为崔琰是儒学大家,而且清正刚直,所以他会宁死不降!”

袁尚十分不解,问道“既然是儒学大家,是河北名士,刚正不阿,那更得按照事实说话啊!应该实事求是啊!他应该能分辨真伪,知道袁谭是弑父之人,而我是父帅真正任命大统之人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