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历代王朝更迭 > 第121章 权力会上瘾(第1页)

第121章 权力会上瘾(第1页)

暗排精兵,苦布良阵,正当大战之际,军士倒戈相向,致使刘欣的良苦用心付诸流水。

痛定思痛后,刘欣决定不再挖肉补疮,而是刮骨疗伤。

为了组建一支既精锐又忠心不二的队伍,刘欣决定先清除集团内部的败类。凡是不忠者,即使只被怀疑,无论才气多高,声望多隆,一律罢免。

徒弟总要打师傅的,否则就不能证明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丹教育刘欣成才,刘欣送他大司马和大司空,也算报恩了。刘欣称帝后,师丹两次阻碍刘欣大计,师恩变成了师仇。欲成大事,师丹挡道,刘欣只能硬闯。

政治斗争告诉刘欣,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心腹,都要留一手。只有留有一手,才能制人,而不是受制于人。刘欣弄走了何武不过只用一句传言而已,要罢免师丹自然也只用一件小事。

师丹位居三公,除了提一些刘欣听了就火冒的建议外,还需要处理很多公文。可能是师丹自重身份,不屑写公文,将写公文的任务交给下属。这个下属有暴露欲,每次都将公文流传到长安闹市。政府公务,说白了是空文,说严重点是国家机密。下属使政府公文流传在长安闹市,师丹不能推卸责任。

抓住师丹这个把柄的刘欣,不禁喜出望外。他就此事在朝堂上数落师丹。皇帝言语有异,朝臣就拍马屁,说师丹自以为是皇帝的老师就妄自尊大,亵渎公文,目无王法,应该交给廷尉治罪。廷尉不等刘欣话,立刻给师丹戴一顶大不敬的罪名。

大不敬是一项很滑稽的罪名,当不知道该判罪犯什么罪时,大不敬是最好的罪名。大不敬,就是对皇帝不尊敬。将罪犯交给皇帝处理,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当年师丹打压董宏,就用大不敬之罪;现在廷尉送他大不敬的罪名,算是一报还一报。

刘欣将师丹踢给朝臣,朝臣踢给廷尉,廷尉踢给刘欣,这就是整人的政治逻辑。在长安没有心腹,刘欣只能亲自写一道诏书,说师丹身为人师,却不体谅皇帝苦衷,屡次说错话,存心误导国家。政治是一门艺术,说政治话更需要艺术。刘欣的诏书,别人可能看不懂,师丹一看就懂。

面对一意孤行的刘欣,师丹别无他法,只能任其自然。而刘欣的心中却想,师丹一意孤行,我只能将他罢免。刘欣要为自己树立名声,没将师丹交付廷尉惩治,贬师丹为平民。师丹不是刘欣的大仇,刘欣没必要严惩。他贬师丹为平民,相当于将师丹放在平民社会,如果需要可以提拔,这比将师丹放进地府好多了。

刘欣如此迅地罢免师丹,因为傅晏向他举荐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此人武人出身,不搞虚文腐礼,专以拳头说话。最重要的是,他对刘欣死心塌地。刘欣让他上刀山,他就上刀山;让他下油锅,他就下油锅。

此人就是朱博。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家境贫寒,任侠好斗,爱交朋友。他为人正直刚硬,喜欢打抱不平。朱博读书不多,他的正直刚硬全是天性使然,并非后天学习而得,即他只将自己的道理当道理,别人的他不管。朱博政治生涯的起点是亭长,之后结识萧望之之子萧育和陈万年之子陈咸。三人意气相投,互相敬重,萧育和陈咸这两个阔少给朱博的帮助不大,反是朱博冒死救了陈咸一命。宠臣石显一手遮天时,陈咸是御史中丞,看不惯石显作威作福。陈咸整治石显不成,反被石显关进大牢,可能永远见不到长安的太阳。

苦于身份低微,朱博想救陈咸,却说不上话。明干不行,朱博就来暗的。他先辞职,接着混进司法机构,摸清案情进展。然后,他装成医生,前往监狱看望陈咸,掌握陈咸的犯罪资料。为了替陈咸开脱,朱博改名换姓,将陈咸所犯的罪揽到自己身上。朱博身份低微,没人注意,司法部打了他几百板就放人了。

汉成帝登基,王凤掌权,大力营救被石显打倒的儒士。陈咸感恩,推荐朱博。小人物成功营救大人物,朱博声名鹊起,深得大司马王凤赏识。王凤希望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派朱博到地方任太守,考验他的实力。朱博不负厚望,将地痞流氓收拾得服服帖帖。王氏集团重用朱博,朱博一路高升,官居后将军。

当年因为王立贪财私吞国家的银两获罪,朱博也受到牵连,被免官职。刘欣称帝后,起用朱博,拜为光禄大夫。朱博有能力,不久,刘欣升他为京兆尹。京兆尹负责管理长安,长安高官多,大流氓也多,无赖泼皮更多。

朱博有当地方太守的经历,知道刘欣在考验他的能力。上级的眼光就是自己的命运,为了得到上级赏识,朱博使尽平生所学——拉拢听话的,打击不听话的。

新官上任的朱博,先抓捕几个惯犯,问他们是否愿意合作。愿意配合工作的,朱博优礼相待;不愿意的,朱博全都砍了。人都欺软怕硬,朱博如此厉害,人人忌惮,不敢犯事。

朱博不爱酒、不爱美女,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在朱博的治理之下,长安井井有条,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可以说,朱博屠刀所向,必然流血;朱博眼睛所视,人人忌惮。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朱博治理长安有方,人人知道。刘欣急需人才,他的眼睛更雪亮。他本想提拔朱博,但朱博是被王凤现的,因而担心不能拉拢朱博。待傅晏推荐,保证朱博支持改封傅昭仪为太皇太后,刘欣立刻罢免师丹,封朱博为大司空。

朱博倒向刘欣,不能说他忘恩负义。本来依附于王氏集团的他,因为王立不争气被贬,心里自然不舒服。刘欣称帝后,连他在定陶的老家都搬来长安。傅昭仪死逼王政君,王政君一忍再忍。朱博觉得,现在的皇帝是刘欣,不是刘骜。在刘欣时代,就应该归顺刘欣,否则生活不好过。朱博读的书少,他只看得到表面,看不到深层处的暗流。

被刘欣封为京兆尹的朱博,渐渐结交了傅晏。一来二去,两人熟了。傅晏告知改封之事,朱博说他死力支持。刘欣寻遍天下,终于找到朱博这么一个忠肝义胆的打手,心里非常舒服。刘欣心想如果召开三公会议,连同刘欣本人,同意改封傅昭仪的就有两票。只要再争取一票,刘欣就能打一场胜仗。想着未来的第一次胜仗,刘欣很高兴。

罢免师丹,是一次战略性行动,先为朱博腾出大司空一位,其次能够威慑傅喜。刘欣对姓傅的人有特别的感情,总给他们特殊待遇。吃一堑,长一智,刘欣吸取三公一同反对的教训,他不再打没把握的仗。为了确保最后胜利,刘欣直接问傅喜是否同意改封傅昭仪。刘欣问,傅喜有两条路,第一条,同意,能留在长安;第二条,不同意,被踢出长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