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八年四月,左侯卫大将军郑收率领残存的万余司州军士,准备死守京兆郡泾阳城。
在泾阳城外,近十万大军压境,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战鼓震天,连大地都为之颤抖。
城外空地上,黑压压的军队如潮水般蔓延,无边无际,令人望而生畏。
士兵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光泽,长矛与盾牌交相辉映。
城墙上,守城的将士们神情紧绷,脸色苍白,手中紧握的兵器也在微微颤抖,显露出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北周左侯卫大将军郑收,这位忠诚于北周数十载的老将,面对眼前的重兵压境,心中也不免涌起一片悲凉。
他深知,仅凭泾阳城中的残余兵力,在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想要守住城池简直是痴人说梦。
郑收与李信共事多年,两人曾经联合独孤万山设计兵败突厥可汗乙钵。
李信不愿看到这位令人敬仰的老将因愚忠而死。
李裕按照李信的意愿,多次派人前去劝降,但都被郑收严词拒绝。
李裕轻叹一声,对身边的华洪道:“派人上前传话,我要与郑老将军坦诚一见。”
华洪虽担忧安全问题,但见李裕坚决,便低头领命道:“末将遵命。”
城墙上,郑收收到了李裕的请求,心中明了其劝降之意。
他并未为难传话之人,而是环视了一圈身边跟随自己多年的将士们,声音坚定地回应道:“我深受先帝之恩,岂有投降之理!
回去告诉你家大都督,善待我手下的将士们,善待司州百姓!”
言罢,他毅然抽出佩剑,自刎身亡。
城墙上的将士们见状,纷纷痛哭失声,一片哀嚎。
随后,残余的司州军将士在悲伤中选择了献城投降。
李裕得知这一消息后,也难掩心中的悲痛。
李裕率兵入城后,首先祭拜了郑收的遗体,并下令将其厚葬于泾阳城南。
至此,司州军不复存在,并州左领军大都督李裕率领十余万大军即将兵临长安城。
当这一消息传入长安,城内大乱,暴动四起,官员与守军纷纷逃离。
皇帝杨召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于长安城的控制。
而此刻,李烨已率领他的两千直罗鬼骑,悄然回到绛郡正平城。
他立刻召见了留守的罗灿,语气急切地问:“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罗灿恭敬地回答道:“回大都督,马匹、粮草、军械、特制木筏皆已齐备。太行山中的行军路线也经仔细探查,确保万无一失。只待大都督一声令下,便可立即出发。”
李烨听后,满意地点头,赞赏道:“很好,你做得非常好。你去交接防务,明早随我一同出征。攻占洛阳的首功,非你莫属!”
罗灿闻言,心中狂喜,连忙抱拳答道:“喏!”
次日清晨,李烨与罗灿率领着直罗鬼骑、辽东铁骑以及其余兵马,共计一万四千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途,消失在了苍茫的太行山脉之中。
而另外一方面,第五伯逾也接到李裕的命令,率领三万人马向着长安城挺进。
等到第五伯逾抵达长安城下和李裕会合,兵围长安城之时,李烨所率领的部队也悄无声息地抵达了目的地——小平津。
黄河在流经孟津时,仿佛将那份狂放不羁的性格留给了身后的崇山峻岭,转而展现出一种柔情妩媚的姿态。
这是因为黄河在此地河道逐渐宽阔,流速骤降,使得此地成为了一个适宜渡河和居住的地方。
孟津河段,作为长安与洛阳之间漕运船只的必经之路,其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孟津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