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第1302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第2页)

第1302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第2页)

“嗯,现在是大唐辽州城了,也是辽东都督府、辽州治所,”

太子河从南顺东墙外向北流过,这座城有内外两重。

曾经挡住隋朝三次猛攻,却在唐皇亲征下只坚持了三天。

“真不敢相信,这样的坚城重镇,居然只守了三天就被攻破,”武承志感叹,这辽东城可比吕宋的那些城池堡垒高大雄伟太多了。

跟辽东城相比,吕宋的那些城堡,就跟个贵族庄园似的。

“仅用三天攻破是没错,但陛下率两万余人攻高句丽四余多兵马所守的此城,战死者不过百余人,却斩几千,全歼四万守军,拿下此城。”

武承志越赞叹。

他在吕宋这些年,也经常跟那些岛夷土著做战,岛夷们动不动叛乱,但他打的那些仗,跟大唐东征相比,真跟村斗一样了。

“我在石马津依靠补给的时候,听到那些消息,还以为是假的呢,实在是难以置信,这短短时间,就已经打了这么多胜仗了。”

怀玉和马周带着承志他们进城,

皇帝派人传旨召见。

李世民看到承志呈上的运输物资清单后,抚须大笑,连声夸赞武承志忠心耿耿。

虽然吕宋运来的这大批物资,并不完全是勉强进贡给朝廷的,有许多是朝廷事先下单采购的,可能这么如期甚至还提前送来,并且还多运来不少,仍是让皇帝极满意的。

“臣听闻陛下亲征,我唐军兵锋所向无敌,攻城掠地无人可挡,不仅连破诸多大城,也缴获了许多粮草器械,现在又在收麦子,臣从吕宋运来的这些粮食,倒是多余了。”

“不多余,战场上粮食永远不会多余,多储备点才会更有保障。趁着现在顺风,吕宋若是能再多运输一些粮食来更好,当然,朝廷会拨钱购买的。”

太子河、浑河的下游,地势低洼,遇雨则涝,高句丽人虽费时十六年修了辽东千里长城,但对辽河、太子河、浑河等却并没有怎么疏浚治理,也没有修筑河堤,

有些季节通航就受影响。

现在的条件,一年里有半年时间,太子河能通航的河段得有四百多里,浑河能通航的河段也有四百多里,

都是可以从辽河口,直航到辽东城下、白岩城下,或是新城下的。

辽河干流运输还是大有可为的,以后把河道疏浚一下,再修堤筑堰,既能提高通航运输能力,也能帮助水利灌溉,

这辽河平原,可是很肥沃的,只是高句丽人一直没能怎么大规模的治理,年年遇雨则涝,有些可惜。

辽河若是稍加疏浚,是可以直接通航到铁岭的。

仅辽河下游修堤坝建水渠,就能垦田万顷,且还都能成为水浇地。

辽东完全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有余粮储备,而辽东只要能够解决供给问题,那就能够稳固下来。

武怀玉跟李世民已经讨论过以后辽东治理开的问题,先就是疏浚河道,把河海联运搞起来,前阶段,必然还是需要中原的物资补给支持的,而海河联运,无疑是成本最低,也最快捷的。

辽河、浑河、太子河等运输搞起来,规划码头,修筑堤坝,开垦粮田,

粮足,才能军稳。

吕宋的粮食很便宜,通过海运到辽东,相比起从中原内陆调运到辽东,依然还更省时省力省钱,

皇帝也是拍着武承志的胳膊说,吕宋能运来多少粮食,朝廷都要,价格上还能比现在这批再上浮一点,绝不让吕宋吃亏。

从吕宋、安南等地买粮调粮,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影响到中原粮价。

按以往经验,若是从内地大量购买粮食,哪怕是朝廷出钱购买,也会引粮价的上调,

哪怕朝廷这些年建了不少常平仓等,但大宗粮食的调动,还是会引很大连锁变化的。

其实今年皇帝亲征高句丽,

从河北河南河东江南等地调拨转运粮食,已经引的粮价一直在上涨了,虽然朝廷一直在调控粮价,但民间百姓对于战争的担心,还是使的不少人开始囤粮,价格也就一直在缓缓上涨,到如今,斗米十二钱了。

虽然这比起当年隋朝征辽时的粮价还是较低的,但比之贞观三四年时斗米才二三钱,还是涨了不少。

“臣回去立马再召集组织商船主,从真腊、林邑、扶南、室利佛逝等南洋诸国采购粮食,然后海运来辽东,”

“嗯,辛苦爱卿了。”李世民说着,还从身上解下一块玉佩送给武承志,以示嘉奖。

两个车夫推三石粮,千里迢迢运到辽东,这三石粮还不够他们路上口粮,陆运的成本太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