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所言确有道理,但此事哪能有如此简单?”
没有在美丽的幻想中沉浸太久,卫明赶忙猛地甩了甩头,把这种膨胀的想法甩出去:
“且不说我辽东事物初定,诸事未了,此刻回京,只怕鞭长莫及,反受其乱。”
“就说这番除国高句丽,功过便在两可之间。”
“这可是我大汉世祖亲封的王国啊!“
”其王受制权臣,我等若只是拨乱反正,更立新君那自然可说有功。”
“但是贸然除国,毁其社稷,恐怕是师出无名,要惹来朝野非议的。”
“如今陛下若如传闻所说正值病重,那现今掌权的张让与何进等人不治咱们的罪就算是他们要脸了,至于让君侯回京?那根本不可能啊。”
卫明的话提醒了众人,高句丽除国这一决策,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在政治上却可能引一连串复杂的问题。
这也是他这次匆匆赶来的原因。
对于这次没有一个谋士随军的事情,卫明现在是悔恨之极啊。
真是见鬼了。
当初说好的只是教育下高句丽,推翻莫离支明临达野,怎么打着打着苏君侯就打成灭国之战了?
高句丽近两百年国祚,没个合适的理由,这不是授人以柄么?
堂堂大汉朝廷,对治下属国说除就除,岂不是让众小弟离心?
一时间,数道眼神聚焦在苏曜身上。
虽然没人说话,但是大家的意见都很明显。
苏君侯啊苏君侯,您这行事着实孟浪了些呀。
“若是君侯真想借机回京,这高句丽除国之事,要不,咱们再议一下?”
“再议?无需再议!”
苏曜脱口而出:
“除国高句丽,事关辽东长治久安。”
“再说,我除国之命早已通令全军,岂可朝令夕改?”
苏曜的语气坚定而有力,不容置疑,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荀彧身上,继续道:
“至于该如何名正言顺回京一事,文若既然提出,想来不会是无的放矢,我说的对否?”
荀彧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
心说这个苏君侯能够如此迅猛的从草莽列公侯,果然并非只是一介只会蛮勇的武夫。
荀彧正了正神色,拱手曰:
“苏君侯谬赞了。”
“在下起初也并无必然之把握,然而待见了君侯后却才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