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4章 儒家异类荀子(第8页)

第324章 儒家异类荀子(第8页)

事实也证明,荀子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光有法治没有人治是行不通的。

法家是最讨厌人治的,因为强人政治太有局限性。

强人在的时候,国家当然富强。

但强人一旦倒下,国家就会立刻衰败下去。

比如赵武灵王、燕昭王这样的雄主,他们一旦离世,国家就会迅衰败。

只有建立法制,才能保障国家的整个系统有条不紊的运行。

那样即使出现一个平庸的君主,国家也会持续不断的强大。

秦国之所以一直强大,就是因为坚守法治而不用人治。

韩非子的这套理论非常有道理,但也是有漏洞的。

平庸的君主不破坏法制的话,国家当然可以一直强大。

但如果出现了倒行逆施之辈,比如秦二世直接破坏了法治,那么国家就只能灭亡了。

不得不说,老师就是老师,荀子比学生看到了更深刻的一面。

荀子说当年的后羿是神射手,他的射箭方法也没有失传,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神射手。

当年大禹制定的法律和制度,现在还能看到,但是夏朝早就灭亡了。

所以法律制度是不能靠自己运行的,有合适的人来执行制度,就能够很好的运行。

失去了合适的人,这个制度就会崩溃。

所以荀子强调好的制度是好的社会的源头,而君子又是好的制度的源头。

把社会管理好靠制度,但制度运行好还是得看人。

秦始皇驾崩后,秦法并没有改变。

但秦朝很快就亡了,就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来运行这套制度。

而在秦统一天下前,秦国一直蒸蒸日上,秦法的好也只是表面现象。

没有出现破坏法治,倒行逆施的昏君才是关键。

所以作为君主自己来讲,也需要儒法兼修,明白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因为一个制度一旦运行时间长了,执行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扩大自己的利益。

制度是无法监督自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另一种力量来监督执行者。

那就是儒家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子说礼。

帝王也需要学习儒家的经典,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拥有仁爱之心。

而不是像秦二世隋炀帝那样,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完全不体谅老百姓的疾苦。

这才是荀子真正要体现出的法儒结合的思想,它是一种道德诠释,而不是一种术的解读。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