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家父万历爷 > 第395章 股票与期货(第1页)

第395章 股票与期货(第1页)

话说这么赚钱的买卖为何还要公开募股,无他,为了将更多的狗大户绑在战车上。

大明太大了,虽然大一统,虽然流官治政,虽然文化趋同,但不可否认,整个大明在经济上的联系是割裂的,江南人不在乎江北事,内地也不在乎边塞如何。这是不行的,要把国家利益同尽量多的狗大户关联起来,要让国家机器的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利益产生实际影响。

好吧,通过股市还可以把金银集中至银行,有些狗大户总是爱埋银子,这很不好,导致银币流通紧张,而投资股市就不同了,交易中心的数字跳来跳去的却不影响银币通过银行流通起来。

嗯,当然,王府也可以收获一丢丢税收。

总而言之,商行上市是个好东西。

之前试水的硫磺矿业就很成功,济罗罗岛上的土着都快被祸害光了,人不够用,又跑到其他岛上去抓,几个城镇围绕矿区渐渐形成,人口莫名其妙就多了。

硫磺开采、提炼、加工一条龙。

最近又收到报告,在济罗罗岛现了品质极佳的大理石矿,据那个叫颜思齐的家伙吹牛,矿深不知几许,便做金銮殿的立柱也绰绰有余。然而朱常瀛可以确定,这货绝对没有进过紫禁城。

按着当初协议,岛上现的所有矿产,硫磺矿业都有十年的经营权,你就说吧,这股票怎么可能不涨,会不会有人跟风也去淘矿?至于有多少人死在那里,朱老七只能说,不是他逼着去的。

总有人好吃懒做,总有人不安心种地,总有人不满移民司的安排。。。。。。

他们向往自由,爱吃爱喝爱赌爱嫖爱打爱杀,渴望刺激,讨厌循规蹈矩,对于这些不安分的家伙,朱常瀛要大声说,老子满足你们!

有了硫磺矿业做铺垫,三家商行上市很顺利,股票当日便售罄。

售卖的方式很公平,摇号。

百股一份,谁买到谁运气。

也就是说,瀛州交易中心当下已经有了四家商行公开行。

而明年的上市商行,朱常瀛也有了计划,大基建生生养肥了三家专业建筑商行,其名称相当朴素,瀛州第一建设商行、第二建设商行、第三建设商行,仍旧是王府参股,私商经营这种模式。

大明辣么大,治河修路搞基建,这项业务就看不到尽头,朱老七一向奉行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将基建这门神技点满,争取干成百年老店。

总之,朱老七要坚决培养工商,弱化地方官府权力,砍赃官的狗头有用但作用不大,能够产生制衡他们的力量,才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简而言之,没有资本就培养资本,如果资本沦为权力的工具,我大清就是一面镜子;如果权力沦为资本的工具,如果是本国的资本。。。。。。。放眼四百年,就都是列强。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不言而喻。

资本同权力谁说的算才对社会有利?朱常瀛也弄不清楚,直觉告诉他最好能达到某种平衡。

至于平民,力量太过分散,永远摸不到权力的腿毛,永远是追求公平与正义路上的耗材。这辈子追求不到,那就下辈子;爷爷追求不到,那就轮到孙子。。。。。。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好不,扯远了,把经济主体尽量多的网罗至交易中心,对于监管来说是一件具备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好处多多。最起码现豆腐渣工程,朱常瀛砍起人头来方便。

在三家商行上市的同时,还有一件大事在同时推进,生丝期货。

说到期货,就不得不提到白米期货。

当初朱常瀛拍脑袋滥的远期交易合约,就怎么说呢,效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去岁拢共收粮63万石,约吨。而江南数省通过运河输送北方的漕粮一年也不过4oo万石。

当然,不是说南方每年仅仅向北方输粮4oo万石,这只是公粮,商业交易量则远远不止这个数。按一人一年6oo斤粮,4oo万石也不过能养活8o万人,对于干旱缺粮的北方,这个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朱常瀛召集相关人等开会,讨论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南洋还有多大的潜力可挖,如何将粮食交易做大做强。

大明的米价,南低北高,精米差价普遍在三钱,有天灾就不说了,哪里有天灾哪里的米价便疯涨。

福建、瀛州米价约5钱每石,北方几省则8钱以上,而安南、占婆、真腊、暹罗、柔佛、大城米价在3钱每石,量大还有优惠,一年三熟,这玩意就没办法比。

至于瀛州南洋领地,如婆罗洲、北吕宋等等,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打造为粮仓那是痴人说梦,现实条件不允许。

然而这个差价,对海商来说获利极少还要承担风险,奈何去时船满,归时船舱半空,而有了有货必收这条保障,这才有了63万石粮食。

朱常瀛一直为这条政策而沾沾自喜,一分多余的银子没掏,倒手之后还能赚点零花钱。关键还能稍稍缓解北方缺粮的窘境。

话说北方为何一直缺粮,朱老七不是一直在大力普及新种么?

人定胜天,那是扯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