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说

宜小说>吞噬天下之权谋三国 > 第317章 撤军部署(第2页)

第317章 撤军部署(第2页)

第三部分是殿后掩护的军队,由文和,子龙,宋宪,魏续四人负责。这支部队不求能伏击曹军夺取战功,只要能制造烟幕弹,作为疑兵,达成扰乱曹军和袁谭军的作用即可!当然,有条件的话,子龙和文和建功也不是不可。但是有一条,这支队伍和将领们,都要给我活着回来。”

众人领命,袁尚决定明日先头部队就出,两日内濮阳郡部众就出,三日后濮阳郡的一切都可以作为伏击和扰乱敌军的工具。贾诩和赵云等将,袁尚给留下一支精锐的骑兵队伍五千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俗,虽然比不上虎豹骑,但是也是实力远普通士兵。至少行动力上和战斗力都在袁军中是出类拔萃的。

袁尚连夜还找到养伤中的纪灵,要他和他的原先部队就留在濮阳郡。纪灵表示想追随袁尚,但是袁尚告诉他,要他将来投降曹操,日后与自己交战时,可为内应。袁尚说他需要在曹军中安插楔子,提前布置暗子。而纪灵投降曹操是最高机密,只有袁尚,逄纪和贾诩三人知晓。所以平日里纪灵正常操作即可,除非见到这三人的密令,不要有任何的轻举妄动。保全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价值。袁尚表示当下自己要夺回北方三州,但是终有一日,这濮阳郡,这徐州,他是要夺回来的。他要纪灵尽可能的获取曹操的信任,将来好挥最大的功能。

纪灵表示自己会誓死效忠袁尚,身在曹营心在袁氏!同时纪灵也对曹操充满仇恨,毕竟旧主袁术是被曹操击败逼死,这份仇恨他纪灵不会忘记。而袁尚的多次救命之恩,他也会涌泉相报。

袁尚问纪灵要了一个小的物件作为信物,将来传达密令时,纪灵可分辨真伪。纪灵便送给袁尚一把精致的小匕,还有精美的刀鞘。

安排好一众事务,袁尚翌日便要出城回邺城。

当晚,黄月英依旧伺候袁尚就寝。袁尚看着黄月英一半略微肿着的脸心中也略有愧意。不过袁尚知道,自己是不能向黄月英道歉的,在今时今日的这个权力地位上,袁尚可以知错,改错,但不能认错!

权力巅峰之人不能认错,一旦认错就会动摇自己的特权统治。就会有人想质疑自己,哪怕自己错了,但是手中的特权不能丢失!

这就是权力对人的腐蚀。因为一旦对权力产生了贪恋,又没有任何制度的约束,自然而然产生权力对人的腐化。最初想掌控权力的袁尚,最终也彻底沦为权力的奴隶。

与其说是权力的腐蚀,不如说是人性使然。曾几何时袁尚也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少年郎,如今也是满脑子阴谋诡计,一心只想自己权力和利益的割据军阀了。

此时的袁尚,与曹操、袁绍、董卓、吕布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了。只是程度和手段不同罢了。

当晚黄月英趴在袁尚怀中,向他请求,这次让自己待在先头部队和袁尚一起回邺城。

袁尚则告诉黄月英,先头部队都是急行军,黄月英的身子是吃不消的。他还是让黄月英继续待在第二行军队伍之中。黄月英只得从命。夫妻之间都没有再提曹宪之事,袁尚自知当时也是迁怒了黄月英,心中暗暗记着黄月英的好,以后补偿她就是了。

而黄月英今天也成长了很多,她的丈夫不是寻常之人,是一方割据的诸侯,掌握着数万士兵,上百万民众生死之人。以后说话,黄月英一定要每句话都思考过后再说。切不可再有浅薄之言,而且男人在讨论事情的时候,自己应该尽量躲开,女人在这个时代的任务是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不是去谈论军国大事!至此黄月英再不主动的去接触时事,她可以侧面打听,掌握信息,但是要避开。除非袁尚专门询问自己的意见。今天这一耳光把一个内心稚嫩,纯洁的黄月英打醒,她以后要学会如何在军政和夫妻情感中取舍。

第二天一早,袁尚与颜良、文丑、逄纪、邓辰一起出,率军从濮阳郡往西北方向的邺城进!

这一路上,袁尚率领着他的部队进行着急行军,艰苦的行军生活让每一个士兵都感到疲惫不堪。他们穿行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时而遇到陡峭的悬崖,时而又要穿越茫茫的平原地区。风雨交加,风吹日晒,但袁尚却毫不动摇地领导着部队前进。

袁尚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将领,他深知战争的残酷性和变幻莫测。在急行军的过程中,他总是细心观察着周围的环境,随时做好应对突情况的准备。他善于利用地形优势,灵活调动部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所幸,沿途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经过陈留郡前后,偶有小股的曹军,但都被颜良和文丑的轻骑兵给击溃,没有大的威胁。

毕竟因为信息差,曹操从徐州得到消息,再派兵到陈留郡,再继续寻找袁尚的行踪,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的真空期给了袁尚极佳的行军时机。

慢慢到达冀州境内,袁尚遇到的抵抗更是微乎其微。众多的郡县相反还很欢迎袁尚的回归。

即便一些郡县有军队也没有向袁尚的军队进行进攻,原因有两点

其一,冀州最能打的两位将军就在袁尚阵中,没有人敢有这个胆子同颜良、文丑厮杀,那无异于自杀。

其二,袁尚在冀州素有威望和贤名,很多官员其实知道袁绍生前最器重最想传授衣钵的是袁尚而非袁谭。

其三,袁尚的舆论攻势已经散布到北方各个地方!袁谭弑父夺位的说法被很多人接受,所以人心所向更加倾向于袁尚。

其四,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官员们和地方将领以及世家大族,都不愿意掺和到袁尚和袁谭的兄弟之争中!因为这场争斗的结果很难预测,绝大多数官员和世族没有把握押宝!而且无论谁输谁赢,这些官员和世家的利益不变,袁尚上位或者袁谭继承,都不影响他们的利益。所以在战局不明朗的情况下,不押宝,不站队,没有倾向性反而是最保险的做法。

这个思想在明朝朱棣反叛战中最为相似明显。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不服气父亲传位给朱允炆,于是起兵造反,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沿路的官员和将领们都心照不宣,绝大多数没有出兵阻拦。他们的想法就是你们老朱家内讧,我们外人不掺和,反正朱棣和朱允炆谁当皇帝官员们都一样的做官,因此何苦去出兵阻拦?

不过袁尚顺利前进的过程中也听到很多不好的消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